他山之石
创客和志愿者成大学校园年度人物新宠 |
[字号:大 中 小] 2015-12-15 阅读次数: |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 12月2日,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工院”)召开2015学生表彰大会与南工院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日子。据校方透露,南工院今年一共有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者共22名, 448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有2174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金;校内评选出“黄炎培特等奖学金”11名、“三好学生”622名,各类单项奖1666名,并在此基础上选拔出2015南工院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学生受奖助面达到43.1%,学校全年用于学生奖助的金额达1018.4万元。 相比于其他奖项,该项评选可谓是优中选优。按照以往的评选标准,年度人物往往被贴上“学霸”“自强”“励志”等标签。但是今年与往年相比,在这些“年度人物”身上似乎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年度人物”之一的张维是南工院2013级数控专业的学生,2014~2015学年,他的总成绩在本专业排名第一。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学霸”,从中职学校升学上来的张维有着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校期间,他获得了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从“自动摘茧装置”到“智能马桶清洁盖”,再到“垃圾自动打包装置”,张维的发明始终与生产生活实际需求挂钩。“创新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着眼于实际需求,总能在细微处发现灵感,之后便是在不断的实验中让想法变成现实。”张维说,很多时候,一有灵感,他便能在实验室泡上一整天。用当下流行的词语来讲,与其说他是“学霸”,不如说他更像是一名“创客”(Maker),简单地说就是“玩”创新,即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与张维同年级,同是“年度人物”的物流专业学生马宏轩,也是一位“创客”,但是他所走的路,则是一条创业之路。大二时,马宏轩搭建起校内第一家苏宁易购的校园服务站。从前期的搭建平台、宣传推广到中期的业务种类拓展,短短两个月,就把这家服务站建设成了全国示范案例店,打造了自己的运营团队。如今,即将毕业的张维一面在培养这家服务店的“继承人”,一面在准备创业。张维准备毕业后与同学合伙成立一家海产品公司,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创业之中。“创业失败了,就当积累了经验,可能那时才会去想找个稳定的工作上班,但是不能因为怕失败就不创业了吧,不试试怎么知道?”张维说。 与上面两位各有所长的“创客”不同,作为今年“年度人物”中唯一一位2014级的学生,王逸则是凭着自己在志愿公益上的突出贡献入选。2014年5月,王逸看到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心底有一丝触动,觉得这是好事儿”的他便选择在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采集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资料。没想到就在今年3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通知他与北京某医院一名31岁的男性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合,“当时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快就能够救人了。”没有多想,他立即表示愿意捐献,他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华骨髓库第5112例成功捐献者。为了让自己符合捐献要求,他特意戒掉了喝啤酒的习惯,瘦身10多斤。“少点口福,就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挺值的。”王逸腼腆地说。 在今年南工院发布的“年度人物”关键词中,在去年“自强”“学霸”的基础上,增加了“创客”与“奉献”两个词。南工院副院长霍雄飞在采访中表示,这个变化折射出当今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目标与学生自身行为与价值观的转变。“年度人物”关键词的变化,其实就是高职教育中人才评量标准的变化,无论是科创先锋还是志在公益的“好心人”,都能得到肯定。学生自身价值选择的多元化,自然造成学校在评优中新的关键词的出现。 该院院长孙爱武认为,通过近年来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国家创业创新大浪潮的鼓励,学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也采取了许多实质性措施。“之前高职学生总是存在自卑感,通过创新、创业或是奉献公益等路径,高职学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他们发现,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在这些领域并不比别人差,甚至部分领域还优于他人。这给了他们自信。”孙爱武说。 (记者 蔺壮壮) |